▪ 教数学也如同研究科学?
▪ 为什么把数学课堂的凝练知识点比作“青蒿素”?
全景数学创始人张宏伟老师,在本次天山数学教研中,以药学家“屠呦呦”的科学精神作指引,鼓励天山数学老师对课堂要有更高要求。而在教研中,老师们也展现了不断精进的课堂模式。
树葳老师带学生从全景视角认识“倒数”概念,全程以问题为线索,打破单向传授的课堂模式,引导学生主动思考、辨析疑点,在互动探究中实现深度学习。这种基于深度思考的知识建构,使得学生对于倒数的理解不再浮于表面,而是形成清晰扎实的数学逻辑网络。
武淑嫚老师的单元开启课,先进行整体的架构,并让学生初步感知万以内加减法,再进行局部的学习。武老师创新课堂,创设驱动任务:如果你是编书人,你准备怎么编写万以内加减法?学生在整理、探究、分享…知识框架从不完善到几近完善,整个学习过程,孩子们被结构赋能,看见不一样的数学,看见不一样的思考!从浪漫感知再到精确学习,无不诠释着全景式数学“先见森林,再见树木”的全局观。
张宏伟老师以学生为核心设计探究式教学,开篇通过让学生自主提出“为什么有倒数”“倒数是什么”等问题激活学习主动性,接着以“自学+同桌互圈对方未关注重点”的形式深化学生对倒数概念的理解,最后围绕“求倒数”核心目标,结合学生讲解与举例,高效实现“理解概念→掌握方法”的教学重点。
在单元教学中,张宏伟老师指出应引导学生先整体看,再深入研究,数学学习的系统思维只有先成为观念才会外化为行动。群体思考以独立思考为前提,群体活动以独立活动为基础。结合武淑嫚老师的授课,张老师表示应该“用不完整的结构引导学生发挥主观能动性探究结构的完整性”。
在教研的最后,张宏伟老师鼓励天山数学教师,应以药学家屠呦呦的精神去教数学,数学既育人也育数学。如果将课堂主题比喻为“青蒿”,那么如何让学生在课后带走“青蒿素”就是关键。一节课堂不应给学生留下太多话语、概念,而是提纲挈领,将课堂上的知识、能力和素养凝练成“青蒿素”,让学生从课堂带走。化繁为简并直击核心,才是一节有效课堂的宝贵之处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