作为中国传统节日之一,具有团圆寓意的中秋节,自古至今都深受中国人的重视。那么当天外的艺术选修与中秋相遇,又将会产生怎样的奇思妙想?
中秋节正处秋季,因而又名“秋节”,而金秋与桂香总是分不开。月桂树影这种东方美学,搭配国画课上同学们的淡墨勾勒,适配度满分!提及水墨画,执笔题诗必不可少,书法课的同学们将咏月诗词一笔一划写于宣纸上,在细细感受笔尖力度的同时,也感受着古诗词的魅力。
月饼一定是以食物的形式展现吗?NO!在天外鼓励思维拓展的教育模式下,当然会有更具创意的表达方式——陶艺课上新鲜出炉的“月饼”,兔子、星星、月亮、鲸鱼代替馅料打造“天外牌”特色月饼。不同于美食家对于馅料奇思妙想的探索,天外的这些“手艺人”在造型上卷起来了!
你以为这就结束了?在创意装置课上,还有一年级的同学们用自己稚嫩的双手,搭配无限的想象力,制作现代化的灯笼。其实,中秋节的传统可不只是吃月饼、赏月、猜灯谜、赏桂花……还有扎灯笼等十几种。不同于古代灯笼的造型,同学们用纸张折成阶梯式的形状,轻轻一拉变成半圆弧,再悄悄藏进一个小彩灯,传统与创新的交融在这个小小的纸灯笼中实现。
当孩子们既能书写汉字的神韵,又能大胆解构传统;既了解中秋背后的文化密码,又能赋予它当代的表达——我们看到了教育让传统文化在年轻的心中生根发芽。